看到珠海荔枝、海鲈鱼这些特产在网上卖得火爆,很多朋友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别再守着老一套等客户上门,得学会用网络主动找客户。兔子哥这就结合几个真实案例,给大家拆解一下珠海在文旅和农产品推广上的成功门道,希望能帮到你!
▍先看看农产品咋玩的:给土特产穿上“文化衫”
农产品推广最怕啥?就是你说破天客户也感觉就是个普通吃的。珠海这边很聪明,他们知道给产品加上文化故事,价值感立马就不一样了。
- •
案例:唐家湾箩兜粽——这粽子不光用料讲究,用的是特种箩兜叶,关键背后有故事。直播时请来专家讲这是“留美幼童、海外华工的历史记忆”,是“岭南独特的文化符号”。这样一来,大家买的就不只是个粽子,还是一份情怀和文化。这就是把农产品变成了文化符号。
- •
案例:光明村荔枝——他们请来广州人人畅歌剧团,在荔枝林里唱响经典粤剧《荔枝颂》。红线女的歌声一起,地里的荔枝仿佛也跟着有了艺术气息。他们还挖掘荔枝种植历史、农户故事,制作微纪录片,强化“莲洲荔枝”的地域品牌标签。
所以你看,农产品想卖得好,光说多甜多新鲜可能不够,得想想它有什么故事、能代表什么文化,让别人吃了还能有点别的感受。
▍文旅推广的妙招:让人没来就心动,来了能沉浸
文旅推广难点在于,怎么让网友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你那儿的独特魅力,并且愿意来。珠海在这方面玩出了新高度。
- •
政企媒协同创新模式:珠海市委网信办组织“e网同心”活动,邀请网络名人实地打卡港珠澳大桥、圆明新园等文旅地标。这些网络名人受聘为“文旅融合星推官”,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游客,而是需要从创意方案供给、文旅资源推广、行业服务监督等方面深度参与。这是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赋能、多方受益”的新模式。
- •
沉浸式体验直播:“媒体助农·网络强村”直播时,镜头直接切到斗门荔枝果园,主播现场展示“妃子笑”荔枝的丰收景象和采摘乐趣。还会连线大赤坎村的电商直播基地,让大家看看集直播、培训、孵化、选品、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是怎么运作的。这种远程连线、一线直达的方式,让观众感觉更真实、更可信。
文旅推广要懂得借助有影响力的人,用他们擅长的方式(比如直播、短视频、精美图文),把最真实、最有吸引力的体验场景直接呈现给潜在游客。
▍数字工具和年轻力量:给推广插上翅膀
好东西和好故事,得靠合适的渠道和人来传播。珠海非常善于利用新平台和年轻人的力量。
- •
搭建电商直播完整链路:他们依托“嗨购珠海”小程序商城,打造了“公众号预热-直播引流-即时下单”的完整购买通道。这相当于修了一条从田间地头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的高速路,解决了过去优质农产品难以突破地域限制的大痛点。
- •
高校青年突击队的力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兴农荔量”突击队深入荔枝节现场直播,特写“桂味荔枝核小如绿豆”的核心卖点,单场直播浏览量能破万。他们还设计“雷小荔”IP形象文创周边,让农产品变身文化符号。珠海科技学院的学生们甚至为斗门镇八甲村荔枝产业自主研发了爬树机器人、摘果机器人和物流无人车,大幅提升采摘效率和运输效率。这些年轻人手把手教当地果农玩转短视频直播,真正让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所以你看,拥抱新技术、借助年轻人喜欢的平台和方式,并且真诚地教会本地人自己动手,网络的推广效果才能持续下去。
🐇 兔子哥的几点个人心得
琢磨了这么多案例,我感觉珠海做网络推广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很少单打独斗,而是特别喜欢“搭台唱戏”。
- •
资源整合是关键:你看他总是把政府、媒体、企业、网络名人、高校青年,甚至非遗传承人都拉到一起,形成一个合力。这种“政企媒”协同、“数字+文旅+青年”三链融合的模式,能量自然比一个人一个单位要大得多。
- •
文化是那味最好的调料:不管是卖农产品还是推广旅游,他们都很擅长挖掘和融入文化元素,给产品和服务增加情感价值和品牌厚度。这让推广不再是硬邦邦的销售,而是有了温度和吸引力。
- •
可复制和可持续是目标:他们的很多尝试,比如建电商直播基地孵化本土“村播”品牌,或者高校突击队教农民用短视频,注重的都是培养当地的自我造血能力,而不是搞一锤子买卖。这才是长远发展的道理。
希望这些案例和分析能给你一些启发。网络推广没什么神秘,核心就是用好故事、用好渠道、整合好资源,真诚地和别人交流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