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琢磨,西藏那么多好的特产,像冬虫夏草、藏红花、牦牛肉干,还有那么美的风景和独特文化,咋样才能让更多外面的人知道并且喜欢上呢?网络推广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看方法对不对路。
► 内容怎么做才吸引人?
内容这东西,不能太死板。西藏有那么多好看的好玩的,都是现成的素材。
- •
讲故事比硬推产品更打动人:大家来西藏旅游或者买西藏特产,很多时候买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对纯净高原和独特文化的向往。所以啊,别光拍产品,多拍拍产品背后的故事:怎么采挖的、谁制作的、有什么传统工艺和文化含义。比如“那曲拉姆”索朗巴央,她的视频没有太多剪辑,就是展示原生态的风景和生活,反而让很多人喜欢,全网有了400多万粉丝,光直播卖特产一段时间销售额就能有1000万元。
- •
视觉冲击力很重要:西藏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泊本身就是最好的背景板。产品图片、视频拍得好看点,清晰点,带上咱们西藏的特色元素,让人一眼就记住。
- •
互动不能少:在直播间、评论区多和大家聊聊天,回答回答问题,甚至可以搞点抽奖、小优惠,让用户有参与感。
► 平台那么多,该选哪个?
平台不是越多越好,得选适合咱们西藏特性和目标的。
- •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是主力:抖音、快手这些,用户多,传播快。特别要用好“同城”和话题功能,比如打上 #西藏特产 #冬虫夏草** 这类标签。很多西藏的网红主播,像“那曲拉姆”、“西藏拉姆”扎西拉姆,都是通过直播带货,把酥油、糌粑、奶渣等卖到了全国。
- •
电商平台要深耕:像“832平台”这样的销售渠道,对西藏农产品出藏帮助很大。截至2024年5月底,西藏自治区在“832平台”累计上架商品就有2441种,累计交易额8919.3万元。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也能带来可观销量,2023年前三季度,西藏牛羊猪肉在京东平台线上销售额达8409.9万元,同比增长了92倍。
- •
社交媒体做辅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小红书这些,适合做品牌宣传和口碑传播,发些深度点的内容,维护好老客户。
► 物流和供应链咋保障?
东西卖出去了,得能顺利送到人家手里,品质还得有保证。
- •
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了:西藏在努力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比如建了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甚至西南首个高智能“地狼仓”。林芝市建了前置仓(FDC)后,电商上行库内人工操作成本降低了30%,操作效率提高了。现在西藏很多地方能实现电商购物当日达、次日达,偏远地区四日达也能保障。
- •
产品质量和溯源是关键:西藏制定了《西藏电商农特产品质量控制总则》、《西藏电商农特产品溯源管理通则》等指导文件。还建立了那曲虫草、林芝松茸、波密天麻等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给产品办“身份证”,实现从采挖、加工到销售的可追溯,让买家更放心。
► 品牌和文旅怎么结合?
推广产品,其实也是在推广西藏的文化和旅游。
- •
非遗文化是块宝:西藏有那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唐卡、藏戏、藏香制作技艺等。可以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宣传视频里,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 •
文旅活动带动销售:多参加一些像藏博会、农博会这样的线下展示展销活动,或者像“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这类大型融媒体活动,既能卖货,又能推广西藏旅游。
- •
数字化展示文化魅力:利用VR、AR等数字技术,把布达拉宫等珍贵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开发像“AI游西藏”APP这样的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让游客更方便,也能带动相关产品销售。
💡 个人心得与建议
在西藏做网络推广这些年,我感觉最深的就是:“真诚最动人,特色是王道”。
- 1.
别怕尝试新东西: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这些新渠道要敢于去试,但别盲目烧钱,先小范围测试效果。
- 2.
打好“特色牌”和“文化牌”:西藏的特色产品和独特文化是最大的优势,一定要深入挖掘,讲好故事。
- 3.
重视品质和售后:网络销售,信誉最重要。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才能有回头客好口碑。
- 4.
看看数据做调整:多关注后台数据,看看哪类内容、哪个平台效果更好,然后及时调整策略。
- 5.
耐心和坚持很重要:网络推广很少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投入和优化,效果才会慢慢显现。
希望这些实战经验能帮到想让西藏好物被更多人看见和喜爱的你。